• 服务平台首页 >
  • 园区之窗 >
  • 园区介绍
  • 园区简介
  • 园区优势
  • 产业布局

园区简介

一、园区发展概况

巴南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3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省级新型特色工业园区,是全市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服装产业基地。巴南工业园区由花溪、鱼洞、界石、木洞、麻柳五个组团组成,规划建设面积28.1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4.11平方公里,国家核准面积9.6478平方公里。

截至2021年3月,巴南工业园区有工业企业568家,从业人员3.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05.73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6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0.47亿元、同比增长44.20%,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额94.6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93亿元,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9.4%。完成工业企业固定投资11.89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2亿元。

二、园区产业发展情况

(一)特色产业集群

巴南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5大产业,初步形成以惠科电子、惠科液晶面板第8.5代线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以铃耀汽车、宗申集团为代表的汽摩产业集群,以睿智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恒安、百亚、立泰服饰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同时,以曙光、华雄、宁辉为代表的楼宇工业正在加速形成。

1.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物联网,是市级新型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基地。以惠科、大江美利信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29家,累计引进腾龙、5G陶瓷滤波器、汉朗精工等重点项目43个,基本建成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全产业链的500亿级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一季度,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0.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32.5%。

2.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是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以智睿生物、雅培克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9家,累计引进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宸安生物等重点项目30个,初步形成“基金+孵化+生产制造”产业链的10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季度,国际生物城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64亿元、增长40.13%,工业投资增长23.74%。智翔金泰代工生产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预计6月上市。

3.汽车摩托车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子,是全市重要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基地。以重庆铃耀、大江工业、宗申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77家,形成以“整车+配套”的汽车和摩托车产业集群。一季度,汽车摩托车产业完成产值51.6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27.7%。

4.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通用航空、精密模具,是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以宗申机车、川渝精工等企业为龙头,集聚整机和零部件制造规模工业企业54家,引进宗申航发、芸中鹰无人机等产业链上“专精特新”项目27个,形成产业链条完整、本地配套率高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季度,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8%。

5.消费品工业。消费品工业重点发展黄金珠宝、精品服装、生活纸制品、新型环保用品,正在加快建设消费品工业创新生态集聚区。以恒安、百亚、新希望、蓝月亮为代表,集聚规模工业企业49家,引进培育中小微型企业474家,形成以特色轻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一季度,消费品工业完成产值27.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14.7%。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巴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5大产业。一季度,全区共有战新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41家,完成战新产值66.6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三)高技术产业培育

巴南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7个行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35家。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15.4%。

三、园区联动发展情况

(一)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推进工作机制。

国际生物城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学科结构高度契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团队、服务网络、产业基础、政策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共建“成渝药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并在项目合作及成果转化、共同举办行业及学术高端论坛、人才交流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实现人才聚集、知识聚集、技术聚集和产业聚集,推动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建设工业推进彭州基地建设,开展”核关重”零部件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项目,以解决瓶颈能力为突破口,实现业务整合规划;攀渝钛业依托攀枝花钢铁研究院,采取双方共同开发研究,效益分享的模式开展科研项目,提升重庆钛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二)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

2020年,巴南工业园区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工业企业约100家,完成出口交货值126.49亿元,同比增长40.39%;其中,2021年1季度完成出口交货值40.21亿元,同比增长88.43%。

四、园区转型发展情况

(一)上云上规上市

2020新升规企业69家,累计培育36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3家企业上市。

(二)企业研发投入

园区内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90家,研发投入强度2.4%。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和67个市级企业创新主体、3个市级工信重点实验室、18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型100强企业和51个市级重大新产品,80家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施“三品”专项行动,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重庆市老字号企业2家、重庆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15个。累计获评1家“隐形冠军”、2户“小巨人”和1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三)智能化改造

累计建成7个智能工厂和11个数字化车间、10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3家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3%以上。建成9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14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1个运输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

(四)智慧园区建设

按照“1+N+X”建设思路(1个区级平台、N个园区管理平台和X家企业),搭建信息基础设施及园区智能化平台体系建设完备、覆盖巴南全域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8866万元,分三期建设:2020年底,完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和可视化监管平台的基本搭建并投入使用,同时实现与市级平台、区级平台的集成;2021年底,完善区级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的重点模块,开展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及部分硬件设施改造项目;2022年底,完成区级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特色产业服务平台以及硬件设施改造项目,实现巴南智慧园区建设目标。

目前,巴南智慧园区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并通过全市5星级评级评价,“1+N+X”建设模式获评市级优秀建设模式推广。

五、园区绿色发展情况

(一)绿色园区

市级绿色园区1个

(二)绿色工厂

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市级绿色工厂9个

(三)绿色制造

引导大江美利信、惠科金渝、宗申动力实施绿色集成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市级绿色工厂9、市级绿色园区1个、节水型企业9家、市级生态文明企业3个、市级水效领跑企业2个。

(四)污染防治

切实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专项整治,筛选核查工业企业828家,完成整治533家,先后关停搬迁295家。推进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大气污染入企核查110余家,依法依规推进二环内烧结砖企业退出,累计关停企业18家;年均实施烧结砖企业错峰生产7家,年均减产实心砖6500万匹,空心节能砖5.5万立方。实施清洁化诊断企业59家,帮助企业筛选出高、中、低255个清洁化改造方案,相关项目全部实施将拉动生态环境领域投资6176.34万元,年节约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约3000吨,年节水约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00多吨。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引导攀渝钛业投资3500余万元实施钛石膏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利用主城区40%工业固废,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五)节能减排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47%,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3.12个百分点。累计对攀渝钛业、恒安(生活用纸)、惠科金渝、丰盛发电等市、区9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现场调度,实施2家重点企业节能诊断、6家烧结砖瓦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监察、2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察、6家重点用能单位目标责任制检查。

六、园区发展空间情况

(一)工业用地保障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4.11平方公里,已供工业用地12.06平方公里,规划余量2.05平方公里,除签约项目和重大项目二期意向用地0.65平方公里外,剩余工业用地1.40平方公里。

(二)标准厂房

截至2020年底,巴南工业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项目9个,主要分布在界石组团和木洞组团,总建筑面积244.5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约166.88万平方米,使用率约68.25%,基本满足当期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的用地需求。其中,曙光、耐德金工坊、思贝尔等7个为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17.74万平方米,使用率超过80%;2个为政府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6.76万平方米,使用率均为51%。

“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对标准厂房需求总量约为45.7公顷、总建筑规模约91.4万平方米,包括生物医药产业类标准厂房用地面积约9.1公顷、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汽车摩托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类标准厂房用地面积约36.6公顷、建筑面积73.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联东U谷·重庆巴南国际企业港一号地、华雄时代·智慧产业园、中南高科·重庆大健康科技园等3个项目正在建设或前期筹备,意向引进2个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类标准厂房项目,满足未来五年工业发展所需。

七、园区自身建设情况

(一)开发建设管理模式

巴南工业园区共有花溪、鱼洞、界石、森洞、麻柳5个组团,分属区经济园区公司、国际生物城公司、大江科创城公司3个区属国有平台公司管辖。

3个园区平台公司负责辖区内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促建等开发建设和经营发展。

3个园区平台公司100%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重庆市南部新城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其统一对外投融资。

区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3个园区平台公司发展相关事宜。

2020年,区政府在区经济信息委设立园区科,负责巴南工业园区规划、日常管理和事务性工作。

(二)投融资及债务情况

截至2020年3月31日,巴南工业园区资产规模359.53亿元,负债总额239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借款277.54亿元,政府隐性债务降至103.56亿元,存量债务综合成本约 6.09%,5年期以上占比 63.66%,资产负债率65%,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