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概况
特色产业
招商政策
企业风采
园区动态
一、园区发展概况
巴南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3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省级新型特色工业园区,是全市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服装产业基地。巴南工业园区由花溪、鱼洞、界石、木洞、麻柳五个组团组成,规划建设面积28.1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4.11平方公里,国家核准面积9.6478平方公里。
截至2021年3月,巴南工业园区有工业企业568家,从业人员3.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05.73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6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0.47亿元、同比增长44.20%,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总额94.6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93亿元,规模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9.4%。完成工业企业固定投资11.89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2亿元。
二、园区产业发展情况
(一)特色产业集群
巴南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5大产业,初步形成以惠科电子、惠科液晶面板第8.5代线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以铃耀汽车、宗申集团为代表的汽摩产业集群,以睿智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恒安、百亚、立泰服饰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同时,以曙光、华雄、宁辉为代表的楼宇工业正在加速形成。
1.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物联网,是市级新型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基地。以惠科、大江美利信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29家,累计引进腾龙、5G陶瓷滤波器、汉朗精工等重点项目43个,基本建成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全产业链的500亿级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一季度,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0.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32.5%。
2.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是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以智睿生物、雅培克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9家,累计引进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宸安生物等重点项目30个,初步形成“基金+孵化+生产制造”产业链的10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季度,国际生物城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64亿元、增长40.13%,工业投资增长23.74%。智翔金泰代工生产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预计6月上市。
3.汽车摩托车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子,是全市重要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基地。以重庆铃耀、大江工业、宗申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77家,形成以“整车+配套”的汽车和摩托车产业集群。一季度,汽车摩托车产业完成产值51.6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27.7%。
4.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通用航空、精密模具,是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以宗申机车、川渝精工等企业为龙头,集聚整机和零部件制造规模工业企业54家,引进宗申航发、芸中鹰无人机等产业链上“专精特新”项目27个,形成产业链条完整、本地配套率高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季度,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8%。
5.消费品工业。消费品工业重点发展黄金珠宝、精品服装、生活纸制品、新型环保用品,正在加快建设消费品工业创新生态集聚区。以恒安、百亚、新希望、蓝月亮为代表,集聚规模工业企业49家,引进培育中小微型企业474家,形成以特色轻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一季度,消费品工业完成产值27.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14.7%。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巴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5大产业。一季度,全区共有战新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41家,完成战新产值66.6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三)高技术产业培育
巴南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7个行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35家。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15.4%。
三、园区联动发展情况
(一)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推进工作机制。
国际生物城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学科结构高度契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团队、服务网络、产业基础、政策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共建“成渝药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并在项目合作及成果转化、共同举办行业及学术高端论坛、人才交流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实现人才聚集、知识聚集、技术聚集和产业聚集,推动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建设工业推进彭州基地建设,开展”核关重”零部件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项目,以解决瓶颈能力为突破口,实现业务整合规划;攀渝钛业依托攀枝花钢铁研究院,采取双方共同开发研究,效益分享的模式开展科研项目,提升重庆钛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二)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
2020年,巴南工业园区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工业企业约100家,完成出口交货值126.49亿元,同比增长40.39%;其中,2021年1季度完成出口交货值40.21亿元,同比增长88.43%。
四、园区转型发展情况
(一)上云上规上市
2020新升规企业69家,累计培育36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3家企业上市。
(二)企业研发投入
园区内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90家,研发投入强度2.4%。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和67个市级企业创新主体、3个市级工信重点实验室、18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型100强企业和51个市级重大新产品,80家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施“三品”专项行动,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重庆市老字号企业2家、重庆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15个。累计获评1家“隐形冠军”、2户“小巨人”和1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三)智能化改造
累计建成7个智能工厂和11个数字化车间、10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3家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3%以上。建成9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14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1个运输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
(四)智慧园区建设
按照“1+N+X”建设思路(1个区级平台、N个园区管理平台和X家企业),搭建信息基础设施及园区智能化平台体系建设完备、覆盖巴南全域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8866万元,分三期建设:2020年底,完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和可视化监管平台的基本搭建并投入使用,同时实现与市级平台、区级平台的集成;2021年底,完善区级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的重点模块,开展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及部分硬件设施改造项目;2022年底,完成区级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特色产业服务平台以及硬件设施改造项目,实现巴南智慧园区建设目标。
目前,巴南智慧园区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并通过全市5星级评级评价,“1+N+X”建设模式获评市级优秀建设模式推广。
五、园区绿色发展情况
(一)绿色园区
市级绿色园区1个
(二)绿色工厂
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市级绿色工厂9个
(三)绿色制造
引导大江美利信、惠科金渝、宗申动力实施绿色集成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市级绿色工厂9、市级绿色园区1个、节水型企业9家、市级生态文明企业3个、市级水效领跑企业2个。
(四)污染防治
切实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专项整治,筛选核查工业企业828家,完成整治533家,先后关停搬迁295家。推进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大气污染入企核查110余家,依法依规推进二环内烧结砖企业退出,累计关停企业18家;年均实施烧结砖企业错峰生产7家,年均减产实心砖6500万匹,空心节能砖5.5万立方。实施清洁化诊断企业59家,帮助企业筛选出高、中、低255个清洁化改造方案,相关项目全部实施将拉动生态环境领域投资6176.34万元,年节约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约3000吨,年节水约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00多吨。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引导攀渝钛业投资3500余万元实施钛石膏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利用主城区40%工业固废,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五)节能减排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47%,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3.12个百分点。累计对攀渝钛业、恒安(生活用纸)、惠科金渝、丰盛发电等市、区9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现场调度,实施2家重点企业节能诊断、6家烧结砖瓦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监察、2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察、6家重点用能单位目标责任制检查。
六、园区发展空间情况
(一)工业用地保障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4.11平方公里,已供工业用地12.06平方公里,规划余量2.05平方公里,除签约项目和重大项目二期意向用地0.65平方公里外,剩余工业用地1.40平方公里。
(二)标准厂房
截至2020年底,巴南工业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项目9个,主要分布在界石组团和木洞组团,总建筑面积244.5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约166.88万平方米,使用率约68.25%,基本满足当期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的用地需求。其中,曙光、耐德金工坊、思贝尔等7个为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17.74万平方米,使用率超过80%;2个为政府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6.76万平方米,使用率均为51%。
“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对标准厂房需求总量约为45.7公顷、总建筑规模约91.4万平方米,包括生物医药产业类标准厂房用地面积约9.1公顷、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汽车摩托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类标准厂房用地面积约36.6公顷、建筑面积73.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联东U谷·重庆巴南国际企业港一号地、华雄时代·智慧产业园、中南高科·重庆大健康科技园等3个项目正在建设或前期筹备,意向引进2个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类标准厂房项目,满足未来五年工业发展所需。
七、园区自身建设情况
(一)开发建设管理模式
巴南工业园区共有花溪、鱼洞、界石、森洞、麻柳5个组团,分属区经济园区公司、国际生物城公司、大江科创城公司3个区属国有平台公司管辖。
3个园区平台公司负责辖区内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促建等开发建设和经营发展。
3个园区平台公司100%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重庆市南部新城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其统一对外投融资。
区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3个园区平台公司发展相关事宜。
2020年,区政府在区经济信息委设立园区科,负责巴南工业园区规划、日常管理和事务性工作。
(二)投融资及债务情况
截至2020年3月31日,巴南工业园区资产规模359.53亿元,负债总额239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借款277.54亿元,政府隐性债务降至103.56亿元,存量债务综合成本约 6.09%,5年期以上占比 63.66%,资产负债率65%,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特色产业集群
巴南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5大产业,初步形成以惠科电子、惠科液晶面板第8.5代线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以铃耀汽车、宗申集团为代表的汽摩产业集群,以睿智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恒安、百亚、立泰服饰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同时,以曙光、华雄、宁辉为代表的楼宇工业正在加速形成。
1.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物联网,是市级新型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基地。以惠科、大江美利信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29家,累计引进腾龙、5G陶瓷滤波器、汉朗精工等重点项目43个,基本建成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全产业链的500亿级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一季度,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0.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32.5%。
2.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是市级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以智睿生物、雅培克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9家,累计引进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宸安生物等重点项目30个,初步形成“基金+孵化+生产制造”产业链的10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季度,国际生物城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64亿元、增长40.13%,工业投资增长23.74%。智翔金泰代工生产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预计6月上市。
3.汽车摩托车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子,是全市重要的汽车、摩托车制造基地。以重庆铃耀、大江工业、宗申为龙头,集聚规模工业企业77家,形成以“整车+配套”的汽车和摩托车产业集群。一季度,汽车摩托车产业完成产值51.6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27.7%。
4.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通用航空、精密模具,是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以宗申机车、川渝精工等企业为龙头,集聚整机和零部件制造规模工业企业54家,引进宗申航发、芸中鹰无人机等产业链上“专精特新”项目27个,形成产业链条完整、本地配套率高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一季度,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8%。
5.消费品工业。消费品工业重点发展黄金珠宝、精品服装、生活纸制品、新型环保用品,正在加快建设消费品工业创新生态集聚区。以恒安、百亚、新希望、蓝月亮为代表,集聚规模工业企业49家,引进培育中小微型企业474家,形成以特色轻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产业集群。一季度,消费品工业完成产值27.5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14.7%。
战略性新兴产业
巴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5大产业。一季度,全区共有战新制造业规模工业企业41家,完成战新产值66.6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高技术产业培育
巴南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7个行业,现有规模工业企业35家。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15.4%。
园区联动发展情况
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推进工作机制。
国际生物城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学科结构高度契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团队、服务网络、产业基础、政策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共建“成渝药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并在项目合作及成果转化、共同举办行业及学术高端论坛、人才交流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实现人才聚集、知识聚集、技术聚集和产业聚集,推动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建设工业推进彭州基地建设,开展”核关重”零部件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项目,以解决瓶颈能力为突破口,实现业务整合规划;攀渝钛业依托攀枝花钢铁研究院,采取双方共同开发研究,效益分享的模式开展科研项目,提升重庆钛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
2020年,巴南工业园区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工业企业约100家,完成出口交货值126.49亿元,同比增长40.39%;其中,2021年1季度完成出口交货值40.21亿元,同比增长88.43%。
园区转型发展情况
企业研发投入园区内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90家,研发投入强度2.4%。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和67个市级企业创新主体、3个市级工信重点实验室、18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型100强企业和51个市级重大新产品,80家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实施“三品”专项行动,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重庆市老字号企业2家、重庆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15个。累计获评1家“隐形冠军”、2户“小巨人”和14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智能化改造
累计建成7个智能工厂和11个数字化车间、10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3家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3%以上。建成9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14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1个运输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
智慧园区建设
按照“1+N+X”建设思路(1个区级平台、N个园区管理平台和X家企业),搭建信息基础设施及园区智能化平台体系建设完备、覆盖巴南全域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8866万元,分三期建设:2020年底,完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和可视化监管平台的基本搭建并投入使用,同时实现与市级平台、区级平台的集成;2021年底,完善区级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的重点模块,开展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及部分硬件设施改造项目;2022年底,完成区级园区管理平台、园区服务平台、特色产业服务平台以及硬件设施改造项目,实现巴南智慧园区建设目标。
目前,巴南智慧园区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并通过全市5星级评级评价,“1+N+X”建设模式获评市级优秀建设模式推广。
1.绿色制造
引导大江美利信、惠科金渝、宗申动力实施绿色集成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创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市级绿色工厂9、市级绿色园区1个、节水型企业9家、市级生态文明企业3个、市级水效领跑企业2个。
2.污染防治
切实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专项整治,筛选核查工业企业828家,完成整治533家,先后关停搬迁295家。推进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大气污染入企核查110余家,依法依规推进二环内烧结砖企业退出,累计关停企业18家;年均实施烧结砖企业错峰生产7家,年均减产实心砖6500万匹,空心节能砖5.5万立方。实施清洁化诊断企业59家,帮助企业筛选出高、中、低255个清洁化改造方案,相关项目全部实施将拉动生态环境领域投资6176.34万元,年节约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约3000吨,年节水约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00多吨。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引导攀渝钛业投资3500余万元实施钛石膏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利用主城区40%工业固废,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3.节能减排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47%,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3.12个百分点。累计对攀渝钛业、恒安(生活用纸)、惠科金渝、丰盛发电等市、区9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现场调度,实施2家重点企业节能诊断、6家烧结砖瓦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监察、2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察、6家重点用能单位目标责任制检查。
园区发展空间情况
1.工业用地保障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4.11平方公里,已供工业用地12.06平方公里,规划余量2.05平方公里,除签约项目和重大项目二期意向用地0.65平方公里外,剩余工业用地1.40平方公里。
2.标准厂房
截至2020年底,巴南工业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项目9个,主要分布在界石组团和木洞组团,总建筑面积244.5万平方米,已使用面积约166.88万平方米,使用率约68.25%,基本满足当期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的用地需求。其中,曙光、耐德金工坊、思贝尔等7个为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17.74万平方米,使用率超过80%;2个为政府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6.76万平方米,使用率均为51%。
“十四五”期间,巴南区对标准厂房需求总量约为45.7公顷、总建筑规模约91.4万平方米,包括生物医药产业类标准厂房用地面积约9.1公顷、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汽车摩托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类标准厂房用地面积约36.6公顷、建筑面积73.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联东U谷·重庆巴南国际企业港一号地、华雄时代·智慧产业园、中南高科·重庆大健康科技园等3个项目正在建设或前期筹备,意向引进2个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类标准厂房项目,满足未来五年工业发展所需。
生物医药
新一代信息技术
汽车制造
装备制造
消费品
巴南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工业发展质效大幅提升。目前初步形成以平板显示、5G通信等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等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为主导的汽车摩托车,以通用航空、仪器仪表等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以食品、服装、特色轻工、智能家居等为主导的消费品工业5大主导产业,已经聚集惠科、宗申、重庆铃耀、建设工业、美利信科技、恒安等多家重点企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巴南区已初步形成以惠科金渝光电液晶面板第8.6代线项目、惠科千万台液晶显示器、汉朗光电混晶液晶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腾龙5G产业园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集群、以大江美利信、思睿创为代表的5G产业集群,产品门类涵盖平板显示器、计算机零部件、通信系统设备、电子元器件等领域。2020年,完成产值225.1亿元、增长16.8%,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31.4%,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7%。主要产品中,显示器产量1062.9万台、增长7.6%。
2.生物医药产业。巴南区大力推动千亿级重庆国际生物城快速崛起,已初步构建起以生物药为核心,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以CRO、CMO、CDMO、CSO 等专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1+3+N”产业体系,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市唯一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2020年,完成产值6.5亿元、增长82.3%,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0.9%,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2.3%。
下一步,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将以国际生物城为载体,加快形成国内领先的“1+3+N”产业体系。一是聚焦生物药,全力支持智睿生物、博唯生物等核心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布局。二是重点发展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化学药,依托现有全球医药巨头美国雅培克、日本参天、南松凯博等企业,重点引进化学创新药、首仿药、难仿药等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种类。三是创新发展现代中药,以全国中药知名企业四川新绿色、“伍舒芳”为龙头,大力发展经典名方、精制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四是做优医疗器械产业,以体外诊断、高值耗材、家用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为重点,通过与区内医院合作共建介入医疗中心、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网络医院和远程诊疗中心等模式,引进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区落地产业化项目。同时,加快构建一流创新体系,加速形成医药产能,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形成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3.汽车摩托车产业。汽摩产业是巴南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已形成以重庆铃耀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和以宗申为龙头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全区共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6家,汽车摩托车配套企业中的规上企业分别有30家、40家。2020年,完成产值199.2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7.8%,其中汽车整车生产26630辆、增长34.3%,摩托车生产81.8万辆、下降16.4%。下一步,将以长安汽车B561和宗申大排量摩托车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动汽摩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重庆铃耀重回百亿级规模。
4.装备制造产业。巴南区装备制造已形成以龙头带动、多点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通机产业占全市15%,在农机装备制造、航空装备制造、轻工装备制造等方面形成新的突破,拥有宗申通机、宗申巴贝锐、宗申航空、众恒电气、布莱迪仪器仪表等装备行业重点企业。2020年,完成产值59.7亿元、增长11.3%,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8.3%,对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16.3%。
下一步,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依托经济园区、大江科创城、国际生物城打造航天航空装备、智能农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发展交通、矿山、工程机械等专用基础工程装备、 5G 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企业装备、仪表、电气、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等产业,最终形成“一园多点”的高端特色装备产业集群。
5.消费品工业。2020年市经济信息委与巴南区签订《共创共建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生态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创新生态区建设。巴南区消费品工业已初步形成涵盖日用化工、生活用纸、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的消费品产业集群,已有恒安、蓝月亮、百亚股份、锦辉陶瓷、玛格家居、光大乳业等重点企业,“自由点”、“巴南银针”等 15 个产品品牌纳入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光大乳业、玛格家居、百亚股份、桥头火锅、二圣茶业入围全市第一批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试点示范项目。2020年完成产值105.4亿元、下降2%,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14.7%。
巴南区把培育和建设创新生态作为推进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发力食品制造、特色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消费品领域,建设集“创意设计+产业孵化+智造基地+产业联盟+网红营销+体验街区+节会活动+贸易中心”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区,引领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整合科研资源,促成创新技术成果输出转化
重庆市化工研究院
服务行业: 化工
许可项目:天然气化工技术研发、精细化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化工新技术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服务行业: 能源、材料
许可项目:基础地质研究,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施工,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施工与监理,工程勘察、设计与检测,矿山技术咨询与服务,环境污染治理与评价,岩矿测试分析,土地整治...
地质研究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服务行业: 材料
许可项目:仪表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服务行业: 医药
许可项目:中药生药、中药种植、中药化学、中药药理毒理、中药制剂、应用开发、实验动物、冬虫夏草研究...
中药研究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服务行业: 高新技术产业
许可项目:研究建立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计量基准质量检测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服务行业: 电子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
许可项目:科学技术研究...
信息智能化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服务行业: 装备制造
许可项目:基于机器工人与工业大数据的绿色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服务行业: 建筑
许可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理和科研工作,为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城市建设等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服务...
轨道设计
打造云端产业链,助推线上产业新生态
采购大厅
查看更多>>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巴南园区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暂无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暂无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石子坪268号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暂无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暂无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工业园区建设大道1号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工业圆区立崧路3号
截止时间:长期有效
收货地址: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工业圆区立崧路3号
信息申报
提供信息快速填报入口 提高园区协同效率入驻申请
故障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