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现有标准厂房、联东U谷、曙光.江南楼宇产业园、华雄·时代智慧城、宁辉创业园、创石界企业天地、耐德金工坊等工业楼宁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和购地自建企业过渡使用。 联东U谷·重庆巴南国际企业港定位为产业综合体项目,本着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以智能终端、电子核心配套、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打造成集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产业集聚地。项目建筑体量15万方,占地面积186亩,招商企业全面达产后实现年产值20亿元,年纳税总额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曙光.江南新型工业产业园由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位于界石数码产业园AI区,总占地400亩,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 该项目为重庆市目前一次性开工建设最大的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在园区的建设上,项目将依托重点打造的界石数码产业园为基础,大力引进汽车电子、数码电子、光伏电子,珠宝加工,钻石加工、精密仪器、文化创意等中小企业。 华雄.南重庆企业公园总用地规模约2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厂房设计以生态企业独栋为主,平均层高3-4层,平均单栋面积约1600-3000平方米。 创石界企业天地:该项目位于界石数码产业园A区,按照工业厂房结合生态、绿色的现代化理念打造,总建筑面积约12425平方米,地下车库停车位187辆,相应配套设施齐全。
积极打造市级5G智慧园区,依托思睿创陶瓷滤波器、图源物联网等龙头企业的5G相关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引进培育,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推动“5G+工业互联网”数亨化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建成集运行监测,用地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管.融资服务、产能共享,协同创新,协同物流,协同办公等功能于—体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可视可控的智能化设备的有机结合,将“智慧”渗透到园区的每个细节处,加强园区的服务意识、管理能力,以此提高园区产业聚集能力、可持续创新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及企业竞争
腾龙5G巴南产业园项目正式动工开建,项目建成后将在重庆形成唯一能与两江新区水土数据中心实时传输、同城中心并联运行的发展格局,为助推巴南打造重庆南部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构建重庆数字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重庆市副市长熊雪宣布开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李晓云、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区长何友生等出席开工活动。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熊雪同志宣布“腾龙5G巴南产业园开工”腾龙5G巴南产业园项目于2019年智博会正式签约入驻巴南,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位于重庆巴南经济园区界石数码产业园,一期占地面积167亩,主要建设“一中心、四基地、一学院、一展馆”,即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产业基地、人工智能研发基地、5G应用工业研发基地、智慧城市研发基地、腾龙大数据学院及科技展示体验馆等建设。预计2022年正式投入运营,首批将建成拥有8000个高等级机柜的超大型数据中心,根据业务发展,未来可扩容至20000个机柜。该数据中心将采用国际一流的技术建设并使用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产品设备,最大限度降低PUE值,打造成为西部最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据腾龙控股集团负责人介绍,数据中心人才战略与布局,也是腾龙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划,腾龙5G巴南产业园内的大数据学院将成为我国首家专注于培养数据中心人才的学历制大专院校,学院建成后,主要为大数据行业提供各类数据中心基础运营维护人才,预计每年可以向行业输送3000—5000名全工种的工程师。中国电信重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作为腾龙5G巴南产业园数据中心建设的独家合作伙伴,将继续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坚持“网随云动、云网一体”,数据中心建设在哪里,精品网络就覆盖到哪里,力争把腾龙5G巴南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云网融合的大型数据中心。腾龙5G巴南产业园作为腾龙在全国打造的第一个综合性产业园项目,整个项目建成后,将为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大型龙头互联网企业,以及大量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应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为核心能力的高精尖技术研发企业提供通信服务及资源支持,极大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腾龙5G巴南产业园作为重庆市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践行国家大数据战略,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建成后将在重庆形成唯一能与两江新区水土数据中心实时传输、同城中心并联运行的发展格局,为巴南争取全市“同城双活”数据中心战略定位、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按照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加快融入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锁定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重点产业,主动作为,力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目前在巴南经济园区延伸“芯屏器核网”“云联数算用”等产业发展布局,现已构建起以惠科金渝光电液晶面板第8.6代线项目、汉朗光电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打通了从液晶材料、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液晶显示模组,再到整机等全产业链;以腾龙5G巴南产业园、大江美利信、思睿创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助推全市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重庆平板显示建设基地于2015年9月正式由市经信委获批,占地面积超2000亩。巴南经济园区瞄准“芯屏器核网”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形成了覆盖平板显示上下游的产业集群。平板显示建设基地集聚了惠科金渝、惠科金扬、汉朗光电、渝惠科技、美国空气化工、指南针半导体、新康意新材料等上下游企业24家,助推从液晶材料、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液晶显示模组,再到整机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不断壮大。依托全市唯一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巴南经济园区激活链条力,全力打造500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作为重庆市平板显示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惠科金渝)建成了全球最先进的、也是国内第一条满产的8.6代大尺寸绿色高端显示面板示范生产线。惠科金渝自主研发8道光罩、多尺寸面板MMG等核心制造技术和关键工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实现了企业的行业赶超,也推动了国内高世代LCD产业链的发展。惠科金扬。 巴南经济园区供图 华龙网发目前,惠科金渝与三星、LG等国际知名厂商展开了合作,液晶面板产品已销往全球。为满足市场需求,预计今年年底,惠科金渝玻璃基板月投片量将达到10万片,成为全球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高世代液晶面板工厂。紧随惠科金渝的脚步,平板显示上下游企业重庆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惠科金扬)自2014年建成投产以来,生产产值实现了稳步增长,产品远销美洲、欧洲、中东地区等市场。惠科金扬是国内最大的LCD显示器生产商之一,主要生产中高端整机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液晶模组等产品。2019年惠科金扬年产量约686.5万台,未来将形成“1000万台显示器+600万台电视机”的年产量。惠科金渝。 巴南经济园区供图 华龙网发从“无中生有”到补链成群,巴南经济园区正加快推动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发展。2019年,巴南经济园区以惠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71.7亿元,同比增长7.7%,占比全区90%,支撑了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巴南区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推动巴南成为全市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的战略支点。惠科金渝第8.6代线项目。 巴南经济园区供图 华龙网发构建研发生态 打造国际级研究院2017年,由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成立的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正式在巴南经济园区挂牌。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好研发团队和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全市乃至全国光电显示产业发展。研究院旨在推动半导体核心基础部件产业发展,并着力打造国际级研究院。成功获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重点实验室”,并获“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称号。惠科金渝光电生产线。 谢智强 摄 华龙网发在技术研发方向上,研究院聚焦未来技术路线走向的Micro LED、OLED和LCD工艺等主流方向。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研究院外联国际高端研究人才和成果,内引国内优势教育资源。“依托惠科金渝现有的500多人的技术团队作为第一梯队,其中包括180余名国内外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也将提供第一梯队研发人员,培养专业对口的第二梯队研发人员,培养人数达到3000人,投入到惠科与其他高科技企业,扩大本地人才资源。”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生产线上工程师正在操作设备。刘金权 摄 华龙网发拥抱“智造”浪潮 数智产业按下“快进键”据巴南经济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目前围绕信息化融合应用,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巴南经济园区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1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市级绿色工厂5家,成功研发12项全市重大新品。惠科金渝、新康意等5家获批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惠科金渝、惠科金扬等2家企业成功创建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桴之科公司。 巴南经济园区供图 华龙网发此外,桴之科、理工清研凌创、爱科思等本地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大力拓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桴之科软件产品获评重庆市重点软件产品。惠科新型显示面板智能化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成功入选重庆市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而惠科金渝、美利信压铸则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并获批重庆市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惠科金渝项目平均良品率达98%,美利信压铸提高生产运营效率15%。“从0到1,从1到1+N,作为巴南区工业经济主战场,园区依托全市唯一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建设基地,突出“特色牌”,打造“园区品牌”。园区聚焦新型显示、5G、大数据等战新产业,助力集群链式发展,引导企业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园区将跑出发展加速度。”巴南经济园区负责人介绍说。
装备制造业作为市、区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门类齐全。截至目前,园区累计集聚装备制造规模企业29家,占比全区装备制造规模产业80%以上,其中,界石组团现引进达闼机器人、众恒电器、中远工业(集团)、耐德环境技术、飞渡医疗、博顺电气.德普电气.平山矿机等企业。
积极融入重庆建设西部地区消费品工业先进制造基地和创意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消费品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恒安(重庆)生活用纸:恒安(重庆)生活用纸有限公司由恒安国际2009年在园区投资建设,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主要生产中国名牌“心相印系列高档生活用纸,品牌曾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多项荣誉。项目全面建成后成为西部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全力满足川渝、西北地区市场的需求。 蓝月亮西南生产基地项目:蓝月亮西南生产基地项目---中国日化知名品牌和纯港资项目,建成集研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家用清洁洗涤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辐射整个西南市场,成为香港蓝月亮集团西南地区总部,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重庆巴南经济园区成立于2007年3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省级新型特色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核心层,是重庆市江南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5.72平方公里,分为花溪、天明、界石、鹿角和武新装备5个组团。其中,界石组团位于界石镇,规划控制范围为18.71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数码电子产业和笔电配套为主。花溪组团位于花溪街道,分为A、B、C三个区,总面积4.03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摩托车制造和纺织服装制造。天明组团位于鱼洞街道天明村,规划控制范围6.4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汽车、摩托车制造为主。金竹组团位于鱼洞街道金竹村,规划控制范围1.7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水泥、石膏制品制造和印刷。鹿角组团位于南泉街道,规划控制范围20.0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金融服务外包和公共软件服务产业为主,并大力打造“总部经济”。武新组团位于界石镇和南彭街道,规划控制范围为4.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主。
巴南经济园区区位交通优势突出。通过“渝新欧”铁路大通道可直达欧洲,通过上界高速、渝黔高速、渝湘高速可快速到达全国各地,利用九龙港、佛耳岩港进入长江黄金水道可通江达海,到江北机场仅30分钟车程。园区内部道路宽敞平整、纵横交错,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
巴南经济园区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明显。截至目前,园区入驻投产企业已达106家,主要涉及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新型建材,数码电子等产业等。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工业增加值131.7亿元;利税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自2004年以来,园区已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十强工业园区”。
巴南经济园区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巴南区内拥有重庆理工大学(教职工近3万人)、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高级机械技工学校、重庆物流学校等众多院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近3万人大中专毕业生。此外,巴南目前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职教新城,将有26所职业院校入驻,主要专业涵盖电子机械加工、电子工程,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同时,还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可有效解决企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和重庆统筹城乡大发展的快速推进,作为巴南区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和引擎,巴南经济园区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把经济园区建设成为“江南新城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对外开放展示区”的战略定位,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力争到2015年实现千亿级园区的宏伟目标,到“十二五”末,园区资产达到100亿元。
区位优势
巴南区区位优势明显。距重庆市中心7公里,区政府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长江横贯区境,李家沱、鱼洞和马桑溪三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重庆“二环八射”中有“二环二射”(内环、绕城,渝黔、渝湘)贯穿区境,其中,渝黔、渝湘两大出海通道与内环、绕城快速通道在境内交汇;正在建设的渝利铁路巴南段,规划中的渝黔铁路复线綦江段经一品、界石支线,以及全市规划的9条轻轨线中有3条线(2号线、3号线、8号线)进入境内。
重庆巴南经济园区成立于2007年3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省级新型特色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核心层,是重庆市江南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总体规划面积55.72平方公里,分为花溪、天明、界石、鹿角和武新装备5个组团。其中,界石组团位于界石镇,规划控制范围为18.71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数码电子产业和笔电配套为主。花溪组团位于花溪街道,分为A、B、C三个区,总面积4.03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摩托车制造和纺织服装制造。天明组团位于鱼洞街道天明村,规划控制范围6.4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汽车、摩托车制造为主。金竹组团位于鱼洞街道金竹村,规划控制范围1.7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水泥、石膏制品制造和印刷。鹿角组团位于南泉街道,规划控制范围20.0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金融服务外包和公共软件服务产业为主,并大力打造“总部经济”。武新组团位于界石镇和南彭街道,规划控制范围为4.8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主。
巴南经济园区区位交通优势突出。通过“渝新欧”铁路大通道可直达欧洲,通过上界高速、渝黔高速、渝湘高速可快速到达全国各地,利用九龙港、佛耳岩港进入长江黄金水道可通江达海,到江北机场仅30分钟车程。园区内部道路宽敞平整、纵横交错,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
巴南经济园区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明显。截至目前,园区入驻投产企业已达106家,主要涉及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新型建材,数码电子等产业等。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工业增加值131.7亿元;利税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自2004年以来,园区已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十强工业园区”。
巴南经济园区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巴南区内拥有重庆理工大学(教职工近3万人)、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高级机械技工学校、重庆物流学校等众多院校,每年可向社会输送近3万人大中专毕业生。此外,巴南目前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职教新城,将有26所职业院校入驻,主要专业涵盖电子机械加工、电子工程,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同时,还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可有效解决企业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和重庆统筹城乡大发展的快速推进,作为巴南区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和引擎,巴南经济园区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把经济园区建设成为“江南新城核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对外开放展示区”的战略定位,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力争到2015年实现千亿级园区的宏伟目标,到“十二五”末,园区资产达到100亿元。
区位优势
巴南区区位优势明显。距重庆市中心7公里,区政府距市政府驻地21公里。长江横贯区境,李家沱、鱼洞和马桑溪三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重庆“二环八射”中有“二环二射”(内环、绕城,渝黔、渝湘)贯穿区境,其中,渝黔、渝湘两大出海通道与内环、绕城快速通道在境内交汇;正在建设的渝利铁路巴南段,规划中的渝黔铁路复线綦江段经一品、界石支线,以及全市规划的9条轻轨线中有3条线(2号线、3号线、8号线)进入境内。